淺談陶藝培訓如何教學
一、教學選題的趣味性
我們在陶藝培訓選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興趣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開發陶藝的使用功能屬性,選擇制作有使用功能的陶藝品,例如:花盆、筆筒、儲蓄罐、茶壺、燭臺、燈罩等等;利用這些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陶瓷器具,經過教師的誘導使學生獲得制作嘗試的欲望。
2、開發陶藝的美育功能屬性,選擇制作一些比較好看的、具有裝飾效果的陶藝作品,例如:裝飾瓷磚、壁掛飾、人偶、小動物、陶瓷紐扣、陶瓷首飾等等;利用或生動有趣或精致美觀的陶藝作品,經過教師講解渲染使學生獲得制作的欲望。
3、開發陶藝的游戲功能屬性,選擇制作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可探究的陶瓷制作題材,例如:陶瓷樂器(塤、風鈴、鳥笛、鈴鐺等)、陶瓷棋具(圍棋、象棋、飛行棋)等等;利用這類陶瓷品具有可以游戲或具有神秘感的特性,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4、開發陶藝的人文功能屬性,選擇制作一些具有歷史文化淵源的、有故事題材的、名家名作的陶藝作品題材,例如仿制古陶瓷品(半坡彩陶、印第安彩陶、宜興紫砂茶壺、唐三彩等)、臨摹大師陶藝作品(畢加索、米羅等大師的抽象童趣陶藝、現代陶藝家的卡通陶藝等)、陶藝寫生(捏塑寫生手、捏塑寫生瓜果)、陶藝表達(表現故事題材的拔河、大合唱、老鼠嫁女)等等。通過這類題材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培養學生的制作興趣。
二、課堂導入的生動性
生動有吸引力的課堂導入是提高學生參與、高效學習的保證。
1、可以利用眾多的生動的陶瓷故事來吸引學生。例如:中國陶瓷與CHINA、河姆渡古陶塤的獨特功能、古彩陶的奇妙造型--教師運用幽默生動的懸疑、設問的語言講述陶瓷故事情節,效果應該會更好。
2、可以利用快樂的游戲活動、奇特的現象演示來吸引學生。例如:第一次陶藝培訓,為了讓學生親近體驗泥性,我讓學生背泥塊,感受陶泥的重量,帶領學生摔泥炮,打泥仗--這次陶藝活動,使得學生情感得到恣意的喧泄;通過打擊瓷碗發出悅耳的聲音,分發陶瓷鈴鐺,讓學生搖玩,這一系列的活動一下子吸引學生的,起到較好的效果。
3、可以通過豐富的本土古陶瓷實物資源,讓學生親手觸摸把玩來吸引學生。
我把自己平時從野外采集來的河姆渡古黑陶片、漢代原始青瓷片和印文陶片、精美的兩宋越窯青瓷殘件發放給學生,學生們觸摸這些幾千年前,我們古代先民們的陶瓷制碎片,一下子拉通了陶藝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種親近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示范教學的啟發性
好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利用得好,就會使我們的教學事和功能而且更加有意義。陶藝示范教學過去多是老師仔細地一步步的教做,學生跟著一步步的學做,類似于灌輸,缺少學生能動的探索鉆研空間,但是沒有細致有條理的示范教學,憑學生的好奇心和有限的心智,鉆研探索解決問題、找到方法,也是不太現實的,因此:示范教學應該結合以上兩方面進行啟發性教學。
1、問題引導法
我的示范教學中,經常即時詢問、設問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想象下一步的結果,尋找答案,這樣提高學生注意力,一步步吸引學生,學生較好的掌握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
2、示錯辯正法
有時故意在投影機上演示不當的制作方法,得到不好的零部件,讓學生主動發現,否定這種做法,再示范較好的制作技巧,這種示錯辯正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形式上也給予學生一種新鮮感!
3、解剖驗證法
例如:讓學生現察了塤的外形,之后話峰一轉,提出了一個問題:塤里面什么樣呢?這時學生的參與熱情被調動過來了,都在設想塤的內部結構,由于我因勢利導,當場解剖了這個塤,這時,答案就呈現在學生面前了,這個動作很特別,學生記憶特別深刻,同時現察分析了內部結構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堂組織的靈活性
通常的課堂組織形式非常簡單,教師教完方法,學生們跟著做就可以了,顯得形式呆板,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們可以借鑒電腦游戲里某些手段,在課堂組織形式上采取了靈活的多種形式。
1、游戲擂臺式
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作品做得比較小,一直鼓勵學生做得大一點,高一點??尚Ч褪遣惶硐?,于是使用游戲擂臺的形式,讓大家來比一比:今天誰的作品做得最高!結果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2、實驗研討式
教學中常發現學生作品粘接不夠牢固的問題,于是,我給了學生一命題:做個杯子,怎么樣能把杯柄安裝得牢固?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設想出了摁壓法、水粘法、泥漿法、榫卯法、鉆孔法、鉚釘法好幾種方法,我讓學生們用這些方法嘗試制作后,用泥丸放入杯子里,看誰的杯子里放得泥丸多,而且杯柄不斷裂,學生們興趣十足,課堂里笑聲不斷,熱情很高!
3、小組合作式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任務,不同一般形式的獨立完成任務,這樣作品可以做得大一點,同時,學生相互學習溝通,共同提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五、制作輔導環節的愉悅性
六、輔導環節是和學生制作環節同步的,在課堂教學中所古用的時間也是最多的,因此也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時間段,通常在聽課教師總覺得這段時間太長,不耐煩,總見到學生唧唧喳喳,教師走來走去,看不到教學活動的精彩,其實輔導環節是師生交流給予建議、幫助、鼓勵、激勵學生;是教師發現典型問題,更具有針對性再次重點突出的講解;進行階段性評價,提高制作效率,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驗制作快樂的重要時段。
1、蹲下身子平易近人和學生交流,給出建議,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欣然接受教師給予的指導建議,平等師生教育與的和諧。
2、幫助學生制作“久攻不克”的零部件,使學生快要喪失信心的作品,脫胎換骨,使學生立刻獲得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感。
3、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即時公正、客觀的表揚和鼓勵在全班大聲的表揚學生,使他獲得巨大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其他同學投來羨慕的目光,營造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氣氛。
六、評價交流的激勵性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興趣影響較大的指標項,所以我們教學中要格外注意;長期以來陶藝培訓,人們不自覺地都以學生作品的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更有甚者用成人眼光以學生作品的好看難看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顯然這是非常局限片面的,可以說是錯誤不正確的觀點,對陶藝教育教學還是門外漢的狀態。
1、陶藝培訓對學生學生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客觀的。
根據教學目標,要既有作品成效層面的,也應該有教學過程學生的情感、創造力、參與力、合作能力等等方面的評價;再者,即便是對作品的評價,也不能僅僅用成人眼光以學生作品的好看難看來評價,還可以從學生作品題材的廣泛性、作品的生動性、作品的表達性、制作的技巧性等等方面來評價。
2、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有學生之間的交流互評、民主人氣投票評價、教師點評,不應該僅僅是冷冰冰的“優、良、差”等級制評價,對學生來說好好壞壞無關痛癢,既沒有喜悅感也沒有鞭策感,當然也談不上吸引力和促進作用了,還可以獎勵贈送教師作品或額外的制作機會、燒制機會、釉燒機會等等-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評價是時時進行的。
教學中我們多使用口頭評價,多用肯定性的、鼓勵性的、建議性的、激勵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更容易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中當眾表揚、請到講臺上為大家表演某個技術環節、要領的制作,對大家來說形式新穎、有意義,對該同學來說會感到非常自豪,自信心極大的提高,學習興趣當然也會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