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快樂的!可是,有多少學生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呢?在當前社會“應試”擇優的競爭機制下,造就家長們對孩子無限的期望和焦慮,往往不能容忍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丁點的瑕疵,要求絕對的分數--應對這樣的教育需求,學校教師們被迫無奈地使用灌輸、題海等低效高負荷的教學手段,嚴重破壞了教與學的和諧。致使很多學生存在厭學情緒、麻木學習、無自我的學習、“被”學習的現象。這種情況蔓延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就連一向為孩子們喜愛的陶藝課也逐漸開始出現不能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現象了!不少教師套用了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模式來執教或評論陶藝培訓--陶藝培訓被這樣的各種指標、數據強烈的要求著--結果,學生也被嚴格地要求這樣做、那樣做,“被”制作“被”學習著,使得孩子玩泥巴也不那么自由快樂了!這就有違當初教育部在中小學開展陶藝培訓,推進教改,給學生學業減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初衷了。
學習陶藝本身是快樂的,快樂陶藝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是陶藝教育的本質屬性之一。學生在陶藝活動中樂趣在于制作過程:有學生探索嘗試意趣、意想不到地驚喜;也有有說有笑,釋放他們在其他課堂中受到的過多壓抑;甚至他們喜歡“創丑”取樂,把作品毀壞反常態,拿著歪七扭八的作品給同學取樂,甚至期盼老師也對此表示肯定--從而得到某種“叛逆”的快樂!這些通常不被家長、老師們認可的東西,卻是孩子們內心最真實的快樂情感體驗。
開展快樂陶藝培訓并不等同放任自流,而是營造更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更高效地學習。那么如何開展快樂陶藝培訓呢?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得知:他們都很喜歡電腦游戲,里面有新穎的內容、精美的畫面、有趣的情節、有神秘感、探索欲、還有積分等級的獎勵--玩游戲的時候會有很多新發現,很多方法竅門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同學感到很得意。這樣看來,我們的普通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吸引力實在太小,電腦游戲里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借鑒運用:在教學中設計充分的探索嘗試的空間、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和獲得自我、獲得他人認可評價的心理需求等。也就是說,可以在陶藝培訓中注入游戲元素。